据浙江某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项目试运行报告显示:沁园所提供的膜得出的产水率和能耗已好于国内强势品牌,与国际品牌相差无几。“国内超滤膜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在反渗透膜片制造技术上,还有差距。”
有一个小插曲。并购协议签约那天,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马瑞文拿着一个净水杯子追问叶建荣,“真的只要3美元?”叶建荣告诉他,一个小型沁园净水杯,完全可以解决自来水中影响人体健康的余氯和有机物问题,而这样的设备成本只要3美元,这让向来在产品研发方面“高起高打”的跨国公司高管马瑞文有点不敢相信。
“在这个行业中,你只要放松两年就会淘汰。”沁园一直密切关注韩日等高水准滤膜生产国家的动态滤膜,去年的研发投入达到7000万元。这一核心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沁园向其他领域扩张。
工业净水的万亿诱惑
叶建荣早已在为进入“另一个更大量级的净水产业领域”做准备, 2007年,沁园收购杭州司迈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被并购前,沁园对名下的资产进行了重组,并分别成立了沁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水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是从沁园的民商用净水领域彻底分离出来的工业水处理公司,其运营体系非常明确,主要包括三大业务——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水处理业务,水务的投资和运营,涉及全产业链环节。
叶建荣认为,工业水处理市场容量高达万亿元级,尤其是其中的市政工程领域(饮用水深度处理),是名符其实的“第二次饮用水革命”。
省内一家自来水厂20万吨/天的升级改造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沁园膜在去年12月开始的中试过程中各项指标都数一数二,综合指标排名第一。“我非常愿意在不设定以往业绩指标的情况下,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
叶建荣告诉记者,改造后自来水可直饮,所需的设备与膜2亿元,而膜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之后需要全部换新。据他估算,待技术普及,用于全国自来水厂深度处理的膜的年更新费就高达千亿元。虽然,国内目前自来水经过深度处理的不足1%,但在叶建荣看来,中国追赶欧美深度处理的普及程度只是早晚问题。
另一大块就是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叶建荣透露,眼下,杭州萧山圣山集团的万吨级印染废水示范项目已经进场,预计在6月底能顺利实施完成。建成后,万吨原本准备常规生化处理后外排的印染废水先进入沁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滤装置处理达到一级A类排放水标准,再进反渗透装置脱除对企业生产有不利影响的过多盐分、色度,产出约5000吨外观等同于自来水、综合水质优于地表三类水的再生水,重新回用到生产中,另5000吨反渗透浓水达标排放。“经过处理,既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叶建荣说。
“目前整合全产业链的水务集团并不多。”叶建荣认为,作为后来者,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产业链、专业的技术是其三大优势。他为宁波水艺设定的目标是:未来5年,将在西部、西南、东北、中部和东部建立5个水务运行中心,成为国内领先的膜和水处理运营商。
文章关键词:做大“水生意”